我們時??梢钥吹降囊粋€現(xiàn)象,即孩子們的明知故犯行為,在大人明確地告訴不要做這種事后,孩子的反應是“我偏偏要做”。這種行為令人十分惱火、費解,不懂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。其實孩子明知故犯的目的不外有4種:
1、渴望注意;
2、展示權利;
3、尋求報復;
4、自認乏力。
這四種目的背后都是為了尋求或放棄尋求歸屬感,或因未得到而尋求發(fā)泄。同一行為可以有不同的目的,例如不做功課,可以是為了得到注意,也可以是表明自主權和尋求報復,還可以是徹底放棄任何努力。
做父母的要觀察、掌握孩子明知故犯的動機,懂得孩子的行為心理動機,對癥下藥,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緊張,最有效地教育孩子。
如一個只有4歲的孩子只想玩耍不想洗澡,母親很是焦急,好容易勸通了一回,可孩子第二天又是這樣明知故犯。其實這時孩子的心理,是想和母親較量一下,看看母親到底能把他怎么樣。如何解決這種母子之間陷入僵局的事,讓孩子配合洗澡呢?
這時,千萬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,硬將孩子抱人澡盆中。孩子不洗澡和母親僵持不下,能否先放放這個問題,暫且不洗澡,等雙方平靜以后,再來講道理。當孩子聽明白又知錯時,這件事就好辦得多。要么,就先放好水,叫他一次,他不洗就不去理他,忽略他,看也不看他一眼,使他覺得僵等下去沒有意思。由于他還是喜歡洗澡的,并已習慣了按時洗澡所帶來的快感,就會要求洗澡,改正錯誤。千萬不能求他,在表情和口氣上都不能表現(xiàn)出乞求的意思。否則,他會認為這很好玩,和一場游戲一樣,可以天天重演。家長在情緒上控制有度后,如何再將孩子的情緒扭轉(zhuǎn)過來,也是一門需要培訓的技術。
與孩子交流時語氣的輕重緩急、用辭技巧、面部表情也都需要鍛煉,才能夠準確體現(xiàn)的,因此,有意識地運用對4種動機的分析來指導孩子的行為,需要我們成年人不懈的努力。